凌晨两点,谢娜的微博还亮着小红点。她盯着央视秋晚的台本,手指反复摩挲“德阳幺妹”四个字——那个曾被嘲“土气”的四川姑娘,如今要站在国家台的聚光灯下,用乡音向全球说“中秋快乐”。
从“疯婆子”到央视主持:17年耳光扇在谁脸上?
2002年《快本》后台,李湘补妆时瞥了眼躲在角落的谢娜:灰扑扑的卫衣,说话磕巴,连耳麦都戴不稳。那年跨年晚会,谢娜把“Happy New Year”喊成“生日快乐”,热搜挂了三天,评论区全是“滚出主持界”。
没人想到,这个被何炅手把手教控场的“笨丫头”,会在2025年中秋夜,握着央视的提词器,用四川话rap唱火广汉老街的毛血旺。录制当天,她特意带了中江挂面分给工作人员:“小时候我妈总说,挂面要晒够七七四十九天,急不得。”
倪萍的“撑腰论”:撕开娱乐圈最狠的遮羞布
当网友扒出谢娜17年前的“黑历史”,倪萍在综艺里的一句话炸了锅:“这丫头能收伞,更能自己打伞。” 当年《浪姐》录制,谢娜凌晨四点还在扣舞台细节,导演组劝她“差不多得了”,她盯着镜子里的汗湿刘海:“观众骂了我十年没文化,这次得让他们看见点真东西。”
2024年《太阳市集》访谈,她蹲在成都老茶馆的竹椅上,听90岁川剧传承人摆龙门阵,笔记本记满三页方言俚语。制片人说:“谢娜现在喝茶都在琢磨,哪句四川话能让全国听懂笑点。” 这份“笨拙的倔强”,恰恰是央视看重的——当流量明星忙着立人设,她在菜市场学叫卖,在非遗馆磨剧本,把“没文化”三个字,熬成了烟火气的勋章。
何炅不是靠山,张杰不是跳板:她的底气藏在皱纹里
有人说谢娜靠何炅铺路,却忽略快本停播那年,她带着杨迪跑商演,在县城舞台被雨淋成落汤鸡,照样把场子炒热。好友高圆圆爆料:“去年她办《姐姐当家》,为了请我录方言彩蛋,直接空运了两箱德阳酱油到北京。” 这种“江湖气”,让胡歌隔空送祝福,让赵丽颖喊她“娜姐”,更让央视导演组看到:她不是综艺咖,而是会扎根的文化传播者。
秋晚彩排时,谢娜跪在广汉老街的青石板上,跟摄像师比划:“这里要拍茶馆的盖碗茶,那里得突出灯笼铺的影子。” 总导演刘真后来透露:“她比本地人还熟这里的烟火气,这种真诚,装不出来。”
写在最后:央视选中的,从来不是“谢娜”
当44岁的谢娜站在秋晚舞台,用带着椒盐味的普通话介绍家乡,弹幕突然安静了。那些曾笑她“没文化”的人,突然读懂了倪萍的深意——央视要的不是完美主持人,而是一个把伤疤熬成勋章的奋斗者。
就像她在后台对任鲁豫说的:“以前总觉得‘撑腰’得靠人,现在才明白,最硬的腰杆,是自己长出来的。” 这个从县城走出来的“疯丫头”,用17年证明:娱乐圈最狠的逆袭,不是攀上高枝,而是把自己活成一棵树。
51配资网-福建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中介-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